山西晋祠国槐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树龄约1400年,树高18米,胸围660厘米,种植于隋代。是目前晋祠最古老、最雄伟、最粗壮,也是最茂盛的一株古槐。 2025年8月15日 中国邮政拟发行 展开剩余88%《古树名木》特种邮票1套4枚 本套特种邮票 展现了四株 不同树种的珍贵古树名木 颇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 山西晋祠国槐与 山东定林寺银杏 四川翠云廊剑阁柏 浙江普陀山普陀鹅耳枥共同入选 晋祠国槐这棵看似普通的老树 究竟凭什么闯进“国家队” 年龄碾压 国家规定一级保护古树需超500岁 而晋祠这棵植于隋朝(581-618年) 树龄比明长城还长 更关键的是 它的“出生证明”清晰 《晋祠志》《太原府志》等古籍 连续记载其生长轨迹 这种“有案可查”的历史 让年龄认证毫无争议 文化身份 光老还不够 得有“文化身份” 这棵隋槐见证过 唐太宗李世民祭祖 范仲淹题诗等历史时刻 树干上至今留有明末战乱时的弹痕 更妙的是 它与晋祠古建筑形成 “树屋共生”格局 这种《周礼》记载的生态智慧 让它成为活的文化遗产标本 这是普通古树难有的加分项 ▲隋槐 顶级“体检报告”过关 2018年“国考”现场 专家团用了三项秘密武器 弹性波断层扫描给树干做“CT” 发现虽中空却有70%健康木质 碳14测年法精准定位树龄 误差不超20年 根系探测仪显示 其30米外仍有活跃须根 这些数据证明它“老当益壮” 符合“健康存活”的核心标准 生态价值满满 巨大的树冠是鸟类的天然公寓 丰富的树洞成了 昆虫和小动物的庇护所 它本身就是一个 鲜活的微型生态系统 对维护晋祠古建筑群的 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国家每年拨付专项经费 给它装碳纤维支架防倒伏 根部埋透气陶管增氧 甚至建了微型气象站监测温湿度 这些“国家队福利” 让老树每年新增枝条1.2米 完美契合“国家队” 对古树生态功能的重视 如今这棵隋槐 不仅挂着“国家一级保护”的红牌 更成了古树保护的“形象大使” 然而晋祠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 数量达到122株 包括侧柏、圆柏、楸树、油松、银杏、国槐等14种 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9株 晋祠周柏树高18米 树围5.6米 向南倾斜,恰卧于撑天柏之上 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周柏不仅是晋祠3000年历史的见证者 也是晋祠3000年连绵不绝的庇护神 宋代诗人欧阳修曾感叹道 “地灵草木得余润, 郁郁古柏含苍烟。” ▲晋祠周柏 国槐,位于东岳祠西 关帝庙大门东北 此树生长势好 树皮无,树龄约500年 为一级古树 ▲国槐 除此之外 圣母殿东南侧 一株宋代种植的螺旋柏 因姿态奇特颇受游人青睐 ▲生长方式独特的螺旋柏 王琼祠两侧 两株500年树龄的银杏树 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银杏树 水镜台前的唐槐 虽不是晋祠古槐中年代最久远的 但却是最繁茂的一株 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唐槐 千百年来 古树与古建交相辉映 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 也印证着 山西这块土地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聆听一棵树 接受来自远古的生物密码 阅读一棵树 追寻一段难忘的绿色记忆 抚摸一棵树 感受年轮记录下的悠久历史文化 来源:山西日报股票白银配资 发布于:山西省 |